NEWS

智能体开发,安全是根基

2025.09.09火猫网络阅读量: 277

2025年以来,智能体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从「技术实验」走向「产业落地」的关键方向——它不仅能理解目标、规划任务、调用工具,更能实现从「需求提出」到「结果交付」的完整闭环,正在自动化系统、虚拟助手、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等场景中释放强大生产力。比如,某制造企业用智能体优化生产调度,将生产线故障率降低20%;某零售企业用智能体处理客户咨询,将客服响应时间从5分钟缩短至30秒。但正如中国互联网协会专家赵志国所言:「智能体越深入产业,安全风险就越不能被忽视」,筑牢安全底座,已成为智能体开发与应用的核心前提。

智能体的安全风险,藏在「自主性」里

智能体的核心优势是「自主决策」,但这也恰恰是安全风险的来源。结合行业实践与专家分析,智能体的安全风险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:

  • 技术脆弱性:内生的「安全漏洞」——智能体依赖「数据、算法、算力」三要素,数据的真实性、算法的透明度、算力的集中性,都可能导致安全问题。比如,某医疗智能体因训练数据含「过时的诊疗指南」,导致对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建议出现错误;某金融智能体因算法「黑箱」,无法解释「拒绝贷款」的原因,引发用户投诉。
  • 恶意利用:外部的「攻击升级」——「智能体黑客」已成为网络攻防的新变量。黑客可通过操控智能体批量发起自动化攻击,比如用智能体生成「AI 钓鱼邮件」,模仿企业 CEO 语气,成功率较传统钓鱼邮件高40%;或用智能体「扫描网络漏洞」,每小时可检测1000个IP地址,是人工检测速度的50倍。
  • 治理复杂性:监管的「滞后性」——智能体的应用涉及技术标准、伦理规范、法律法规等多维度,而当前监管框架仍滞后于技术发展。比如,「智能体自主决策导致的损失,责任由谁承担?」「跨行业的智能体数据共享,如何保障隐私?」这些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答案,给企业应用智能体带来了「合规风险」。

安全智能体:从「被动防御」到「主动免疫」

面对这些风险,行业已开始探索「安全内置」的智能体开发路径——不是「先开发再补安全」,而是「从设计阶段就嵌入安全」。360集团推出的「安全智能体」就是典型案例:它以「安全大模型」为大脑,叠加「工具调用能力」与「多智能体协作」,不仅能复刻高级安全专家的「威胁狩猎」「异常检测」能力,更能通过「L4多智能体蜂群」实现「事前预警、事中阻断、事后恢复」的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。比如某金融机构用其监测交易系统,智能体可在0.1秒内识别「异常转账智能体」的攻击行为,并自动触发冻结账户、通知运维人员的操作,较传统安全系统响应速度提升5倍。

除了技术创新,协同共治也是关键。中国互联网协会专家赵志国提出「三坚持」原则:坚持技术创新——加快「安全大模型」「数据可信技术」「算法透明化工具」的研发;坚持融合赋能——推动安全企业与AI企业合作,将「安全能力」嵌入智能体开发的全流程;坚持协同共治——政府、企业、科研机构共同制定「智能体安全标准」,比如「智能体开发的安全评估指南」「智能体数据隐私保护规范」。

火猫网络:用「安全+智能」助力企业转型

作为深耕数字服务领域的企业,火猫网络始终认为:「安全的智能体,才是有价值的智能体。」我们在智能体工作流开发中,将「安全」嵌入每一个环节——从「需求分析」时的「风险评估」(比如评估智能体应用场景的安全隐患,如「是否涉及用户隐私数据?」「是否需要与外部系统交互?」),到「模型训练」时的「数据脱敏」(比如对用户姓名、手机号等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),再到「部署运行」时的「实时监测」(比如用安全智能体监测智能体的运行状态,发现异常行为立即报警),确保智能体在「自主执行」的同时,始终处于「安全可控」的状态。

除了智能体工作流开发,我们还提供网站开发(注重网站的「数据安全」与「抗攻击能力」)、小程序开发(强调「用户隐私保护」与「交易安全」)等服务,用「安全+智能」的能力,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「稳增长」与「防风险」。如果您有相关需求,可联系徐先生:18665003093(微信号同手机号),我们将为您提供「一对一」的解决方案。

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