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
游戏高管为何集体转向AI创业?

2025.08.23火猫网络阅读量: 538

近年来,游戏行业掀起一股“AI创业潮”——从米哈游创始人蔡浩宇到网易前高级副总裁邵赟,众多行业高管纷纷离职转向AI领域。这一现象背后,是AI技术对游戏行业的深刻重塑,更是创业者对未来数字生态的敏锐洞察。

AI改变游戏的第一步,是“流程优化”。2022下半年生成式AI兴起,ChatGPT的多语言批处理能力直接淘汰了部分游戏翻译外包;Midjourney被引入美术部门,却因“可控性”问题让企业受挫:某小厂用Midjourney生成原画后,美术需额外修缮细节,组长还要学习AI操作、训练模型,最终项目解散。两年过去,AI解决了“可控性”难题,但使用门槛提高——策划要学不同AI工具的优劣(ChatGPT英文优、DeepSeek中文强)、本地部署流程;美术依托ComfyUI搭建工作流,聚焦“精准生成+局部修缮”。元绎娱乐CEO赵同同说:“AI管线能让设计周期缩减60%。”

更具颠覆性的是“玩法重构”。字节原AI负责人李驰的喵吉托推出《萌爪派对》,用萌宠AI实现低算力高情感共鸣;前盛大高管朱笑靖的美酷瑞开发《福尔摩斯:暗夜追踪者》,用AI驱动网状剧情,突破传统静态配置;米哈游“逆熵”前负责人邢骏的半图科技,用“4D数身智能”提升虚拟人交互感;元绎娱乐的开放世界游戏,让NPC、建筑随爆炸动态反馈,构建“拟真现实”。

最受关注的是蔡浩宇的Anuttacon推出的《Whispers From The Star》——玩家与被困外星的Stella实时对话。Stella有流畅动作和表情,但也有“情绪脱节”问题:生存危机时会聊“你的梦想”,或生硬推进剧情。这暴露了AI的局限:“活人感”需打磨,算力成本(如《字节小镇》30个Agent日均80-100美元)、响应速度(Stella的“星际延迟”)仍是难题。

但这些问题指向更广阔的未来——AI不是替代,而是重构游戏形态。当人类将更多注意力投向虚拟空间,能提供情感支持的数字产品将有巨大需求。而游戏公司的优势,正在于“懂用户情感”“会造梦”:米哈游的“鹿鸣”、网易的AI创新,都是游戏人用技术赋能情感的尝试。

在这场变革中,火猫网络以“技术赋能者”身份助力企业落地AI。无论是游戏公司的AI工作流搭建,还是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,火猫的业务都能精准支持——网站开发搭建AI展示平台,小程序开发实现轻量化触达,智能体工作流开发整合AI工具、优化研发流程,让AI真正成为效率利器。

游戏行业的AI创业潮,是对技术重塑的拥抱,更是对未来数字生态的探索。如果说游戏是“造梦的艺术”,AI就是“让梦更真实的魔法”。火猫网络愿做你逐梦路上的技术伙伴。

业务咨询:18665003093(徐),微信号同手机号。

联系我们